科普活动
首页 > 科普文化  >  科普活动
让深海样品“活”起来——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大洋样品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浏览量:7318
发布时间:2022-04-26

  采自洋中脊的“黑烟囱”、千姿百态的深海生物、形状各异的洋底岩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大洋一号”船、“向阳红01”船等我国“探海利器”模型……这些难得一见的“宝贝”,都能在中国大洋样品馆一睹真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在继续,开馆迎客尚需时日。在今年4月22日第5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大洋样品馆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宣传主题,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颂读深蓝”深海科普专栏,向网友介绍馆藏样品,一起探索深海科学奥秘、领略大洋考察成就。
  中国大洋样品馆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隶属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建设运行,存放着2001年至今大洋考察船带回来的大量深海样品。多年来,大洋样品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吸引了许多观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通知,命名中国大洋样品馆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也是职责所在
  深海样品是深海大洋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客观记录了海洋环境下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海底成矿过程、海洋环境变迁、全球气候变化等信息,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为科学保存、共享使用和可持续利用深海样品,大洋样品馆开建,成为负责我国自深海大洋采集珍贵样品收集整理、安全保存、共享服务、成就展示的专门机构。此后,随着大洋调查航次的不断增多,大洋样品馆保存的样品也越来越丰富,不时有学校主动联系,组织学生前来参观。
  2006年,为解决缺少展示区域的问题,大洋样品馆搭建了展示深海样品的玻璃展柜,设立了专门的展览展示区域。虽然从规模上还不算是展厅,但来访的专家和学生终于不必在昏暗的库房中参观了。
  2008年3月,大洋样品馆开馆暨揭牌仪式举行。样品馆以此为契机,搭建了展厅,一系列大洋样品、考察装备模型精彩亮相,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从此,大洋样品馆的深海科普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
  2010年,大洋样品馆与青岛海洋科技馆等联合开展了多次展览活动,接待访问量首破1000人次,其中学生占绝大多数。得益于大洋样品馆搭建的科普平台,“黑烟囱”“多金属硫化物”等深海样品成为许多青岛青少年共同的童年记忆。
  “对科研人员来说,科普不仅是分内事,也是职责所在。”海洋一所研究员、大洋样品馆馆长石学法表示,如果科学家的声音越来越少,深海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就不能及时有效传播给公众。科研人员既能研究科学、又兼顾科技传播,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馆内馆外多渠道宣传
  2019年3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京闭幕。大型展览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扣“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的主线,展出各类要素超过10000项。
  受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委托,大洋样品馆选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2模型。展览中,该模型备受青睐,吸引许多人驻足参观,合影留念。
  这只是大洋样品馆盘活展览展示资源、推动深海科普“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从2009年起,大洋样品馆开始为各类国家级大型展览和展示机构提供大洋考察装备模型、深海样品,包括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走向大洋二十年成果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等,以及国家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山东省地质博物馆等知名展示机构。
  2012年6月,由大洋样品馆提供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2模型远赴韩国丽水世博会,在世界舞台宣传我国深海大洋考察成就。2019年,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25周年之际,大洋样品馆向其赠送了3件具有典型性的深海样品,形象展示了我国科学家探索深海科学奥秘、和平利用海洋的雄心壮志。


  深海科普宣传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
  2012年7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50名博士生组成的“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北线团队访问大洋样品馆,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重点了解海洋一所的主要业务、科研、实验环境、研究设备等情况。
  从此,“高校博士团”与大洋样品馆结缘,已有7批由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团体前来参观交流,打开了高校学子了解海洋工作的窗口。
  同时,在每年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大洋样品馆都会以重大开放活动为抓手,推出一系列深海专题展览和形式新颖的培训活动。
  开放期间,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深海世界,大洋样品馆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向大家讲解深海资源、深海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大洋样品馆还循环播放以大洋科考为主题的纪录片,让深海知识既能“看”,又能“听”。


  深海知识触手可及
  “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和孩子们的兴趣点,讲解会更有趣味。”“科学意义能不能讲得更清楚?”……
  这不是论文答辩,不是教师应聘,这是“走向深蓝”海洋科普教育培训活动的现场。
  2016年的一天,在大洋样品馆展厅,一位青岛中小学的教师用1小时完成科普试讲,正在接受多位不同学科背景的海洋学家“挑剔”,并等待最后评议结果。通过评议,他才能成为大洋样品馆的科普志愿者。
  深海科普活动激发了许多青少年的科学热情。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一个瓶颈就是人才短缺,能够承担深海科普教育的专业老师仍然较少。大洋样品馆工作人员通常是身兼数职,利用休息时间开展科普讲解,同一讲解主题还要有不同版本,以应对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职业身份的受众。
  海洋一所研究员、大洋样品馆副馆长卜文瑞表示,为充实深海科普队伍、提升公众参观体验感,从2016开始,大洋样品馆与中国海洋学会联合发起了“走向深蓝”海洋科普教育培训计划,面向中小学教师培训深海科普讲解员,为孩子们到馆参观提供服务。
  为让“走向深蓝”计划走深走实,大洋样品馆还编写了《深海资源探秘》科普培训教材,已免费发放数千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深海知识。


  在培养科普人才的同时,大洋样品馆还加强场馆升级改造工作
  2019年,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支持下,大洋样品馆告别了陪伴10年的展厅,建成了中国深海成就馆。新馆补充了展品、更新了展陈内容、升级了展陈形式,利用历史图片、深海样品、装备模型、视频短片等,将我国数十年来在深海大洋科考活动中取得的成就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概况,画卷般呈现于观众面前。开馆短短半年间,新馆访客数量就超过以往全年参观人次的纪录。
  不仅在线下科普,大洋样品馆还走上网络。疫情防控期间,大洋样品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颂读深蓝”科普专栏,与网友积极互动。此外,观众还可通过大洋样品馆的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科普宣传“两不误”。
  多年来,大洋样品馆被授予深海领域首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及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并成为青岛海洋科普联盟理事单位。
  未来,大洋样品馆将努力创新科普工作方式和展览展示方法,让更多沉睡的深海样品“活”起来,使青少年与深海大洋考察的距离更近、接触更频,让深海科学知识走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